建造能抗震的鋼結構房子
“為社會提供更經濟實用的鋼結構住宅,鋼結構企業和專家要有緊迫感和責任感”。這是4月20日在重慶召開的2013年全國建筑鋼結構行業大會上,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負責人向到會的500余位鋼結構企業、技術專家學者發出的呼吁。以“綠色鋼構、美麗中國”為主題,轉變傳統的建筑業生產方式,推進建筑工業化進程,研發推廣能夠抵御地震災害、經濟實用的綠色鋼結構建筑,是大會交流和討論的主要內容。參加大會的代表剛剛經歷了20日早上發生的四川雅安大地震,聽到看到災區的一些慘景和造成的巨大生命財產損失,企業家和專家們憂心忡忡、心急如焚。
據參加會議的鋼結構專家說:如果房子的抗震性能好、結構安全,就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護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只要房子不塌,地震發生時,人只不過相當于坐一次過山車而已。我國發生一次7級地震就造成了巨大的人員財產損失,而不久前日本8級大地震發生后,卻沒有聽到有關人員傷亡的報道。如此的巨大反差,原因就是建筑的抗震設防設計和強制性抗震標準的落實。所以,建筑必須做到大震不倒、中震不壞,是社會和人民對所住房子的最低安全要求,也是大震之后我們反思建筑抗震設計和提高設防級別的需要。
從災區房子倒塌的情況看,那些倒塌或半倒塌的房子,多為木支撐或磚混結構的房子,缺乏結構的穩固性,沒有任何抗御地震的能力,倒塌的樓板和磚瓦石、粉碎的混凝土塊,就是傷害居民的兇手或兇器,住在這樣的房子,就如同樹杈上失衡的鳥窩,風雨飄搖隨時會發生危險。對地震多發地區的農村住宅,應由國家適當補貼,幫助居民進行結構加固,出臺相應的指導政策,引導企業研發、推出適合農村條件的輕鋼集成房屋體系。
“痛定思痛”,應該是付注行動的時候了,我們不應該把能夠避免或防范的災害的救災、重建當成政績,那是我們相關管理部門的恥辱和不作為。我們沒法明確知道還會有多少地震會發生,也不知道下一次強震會發生在什么地方。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建造更安全的房子,把那些沒有抗震設防的房子趕快加固和修繕好。不然,我們年年救災、年年重建,災后恢復建設,往往要付出更多的經濟、資源成本,給環境造成新的壓力和經濟建設帶來更大損失。“美麗中國夢”應該包括我們生活在災害損失越來越少、生命財產有保障的社會環境中。不要等災難發生,給我們造成了巨大生命財產損失之后,才去搶險救災,才去總結教訓、才去推廣新型抗震的建筑體系。
(建筑鋼結構委員會:胡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