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片巨大的樹葉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無錫大劇院占地面積約6.76萬平米,總建筑面積達7.8萬平米,建筑高度為51.35米,記者站在這座巨大體量的建筑身邊,有種震撼的感覺。覆蓋著兩個劇場8片巨大的樹葉,形成了大劇院的主要建筑形象,結合建筑下部臺階狀的石材基座,營造出蝴蝶飛舞的意象。
據無錫市公建中心負責人介紹,在建設中,8片巨大的樹葉選擇鋼材這一環保型、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作為主體結構用材,葉片的頂部采用萊茵鋅克材料進行覆蓋,這種材料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和自潔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它表面的顏色會漸漸變化得更為自然,與周邊的環境融為一體。葉片的底部采用穿孔鋁板覆蓋,在日間,穿孔材料給8片葉片帶來了非常輕盈的意象;在夜間,結合葉片內部燈光的設計,內部巨大的空間鋼結構若隱若現,將葉片的技術美感和建筑美感結合到極致。葉片內部同時容納了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統和泛光照明系統及其他建筑設備。大型葉片屋頂將會阻擋大量的太陽熱量并且遮風避雨,給下部的建筑提供陰涼空間的同時,還創造出能夠眺望湖景和休閑的若干屋頂平臺。
玻璃光柱從入口廣場延伸至室外湖面
“室外32根,室內23根,這些高低不一、錯落有致的玻璃光柱沿著大劇院的中軸線,分別從入口廣場一直延伸至室內大廳、再到室外湖面上,這是整個大劇院中獨一無二的建筑元素。”該工程建設指揮部負責人說,可不要小瞧了這55根玻璃光柱,它們還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調光,這對玻璃材料的顏色和弧形玻璃精度有著極高的要求,在研制過程中邀請了幾家高水準的玻璃廠家參與試制,經過多次的失敗和經驗總結,最終達到了設計師的要求。同時在玻璃外罩內部布置均勻了LED光源,并結合內部的混凝土結構柱進行設計,圓滿完成了光與影的效果。
據無錫市公建中心負責人介紹,入口門廳內形式自由的頂棚由包含在光柱之中的鋼混結構支撐著。屋頂的混凝土梁支撐著玻璃頂棚的不銹鋼網索結構,使用了低輻射的玻璃,能抵擋3/4的太陽熱量。在休息廳墻面運用定制的藝術玻璃磚,采用LED光源,玻璃磚表面的紋理在LED光源的映襯下,就像太湖波光粼粼的水面。玻璃磚還可以根據不同使用情況調節LED光源的亮度,既有很好的裝飾效果,又充分考慮到了環保節能。目前從整個建設的情況來看,大劇院的機電安裝工程、智能化工程已完成安裝,正在進行單項調試和局部收尾工作,即將進行聯動調試;舞臺燈光、音響等設備已經進入安裝收尾階段。
舞臺多變就像一臺大機器
沿著大理石階梯拾級而上,穿過玻璃罩頂的長廊,來到金碧輝煌的大劇場。這個有1680個席位的大劇場兼具歌劇廳和音樂廳兩種功能,擁有設備先進的國際級舞臺,可滿足歌劇、戲劇、舞劇、芭蕾、交響樂、大型綜藝等不同演出的需要,最多可容納5人樂隊,240名演員同時演出。目前,場內的裝修工作已完成大半,天花板上金色的流線型設計凸顯出精致大氣,廳內座椅基本安裝完成。
記者站上大劇場舞臺發現,它由主舞臺、兩側側舞臺和后舞臺四個部分組成,并在后舞臺和右側側舞臺之后設置了一個裝配區和一個輔助裝配區,用于提前搭建布景和道具。該工程建設指揮部負責人介紹,主舞臺寬32米,深23.9米,臺上凈高29米;左右側臺各寬20.5米,深度23.9米;后舞臺寬37.5米,深19.5米。從舞臺設計要求來看,能夠滿足國內外大型歌劇、舞劇、芭蕾舞劇演出時舞臺機械設備快速遷換軟、硬布景的需要。在主舞臺區域設置的6臺主升降臺是現代化機械舞臺的主體,是該劇院臺下舞臺機械設備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能夠靈活、豐富地變換舞臺形式,使整個主舞臺在平面、階梯之間變化。通過升降臺相互組合,改變升降高度,可形成不同的演出平臺;與車臺、車載轉臺組合使用,可用于各種大型歌劇、舞劇和綜藝演出,搭裝場景,使大型布景在演出中多次快速遷換,參與演出,以增加表演效果。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主舞臺地下深約18米的基坑內“藏”著樂隊排練廳、芭蕾舞臺、運景升降臺等5層區域。記者在基坑內看到,整塊芭蕾舞舞臺儲藏在地下深約7.5米的后臺倉里,因為芭蕾舞演出希望舞臺板完整無縫隙,并要有一定的彈性。當演出時,由臺倉運行到主升降臺上并被運送到主舞臺表面的表演區。由于觀賞的需要,芭蕾舞車臺表面還可以傾斜5.7度,使觀眾得到更好的視覺效果。
演唱者不用話筒可以使在場的觀眾都聽見
“總共使用了2萬多塊重竹實件,約1萬個品種,每兩塊的切割弧度都不一樣。”該工程建設指揮部負責人介紹說,“以竹代木”是大劇院室內裝修最重要的生態特征,劇場內部墻面使用2萬多塊形狀各異、由電腦數控切割的重竹塊,每塊重竹的厚度約5—10厘米不等。其它空間墻面則用了大量竹板飾面,大、小劇場及屋頂花園地面也將鋪設重竹地板,這些竹塊都經過了防蛀處理。根據聲學的要求,需要大量的反聲材料,竹材經過加工后成為質地堅硬密實的重竹,是理想的反聲材料。
“我可以說,在這個可以容納1680位市民的大劇場里,歌唱家即使不用話筒也可以使在場的每一位聽眾獲到最佳的音響效果。”工程建設指揮部負責人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說。因為大劇場兼具了歌劇廳和音樂廳兩種功能,所以對聲學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歌劇廳要求自然聲,音樂廳要求電子音樂聲,整個大劇場的音響效果做到了可變的混響。通過科學的計算,2萬多塊重竹組成的墻面內裝飾具有一定的密度,加上每個座位所占用的空間體形、聲音在空氣中停留的時間長短以及場內吸聲和放聲等諸多因素,歌唱者發出的聲音可以反射到每一位聽眾的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