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姜言泉解釋,嚴格說“鳥巢技術”只是一個概念,不過是施工監控及形象進度記錄采用了國際領先的4D技術而已。
據了解,大橋建設工程管理信息系統技術領先,整套系統包括項目管理信息采集、4D形象進度、視頻監控等,其中形象進度系統采用的是國際領先的4D技術,是繼北京奧運會主場館“鳥巢”采用之后,首次在我國大型交通工程項目中使用。該系統的啟用,將實現工程項目管理規范化、信息傳遞和業務處理流程自動化,能夠全面提高海灣大橋工程項目的管理水平。
大橋總工程師邵新鵬稱,4D是在三維空間基礎上將時間加了進去,屬清華大學最新科研成果,加上了時間就特別直觀,大橋建到什么程度監控就會顯示什么程度,哪里存在問題也能通過監控及時發現。
同時,GPS綜合應用服務系統的應用,對海上安全施工也起到了巨大作用。
大橋海上的施工環境都比較復雜,而且危險性大,參與的船舶多,船上吊裝、安裝難度大,施工之前就得做好范圍預警,規劃好航道后船舶在航道5米范圍內航行沒有任何問題,一旦偏離這一范圍就通過GPS定位信息中心向船主發送警告短信,尤其是遇到霧天,所有來往船只是否按照原則行進,通過定位系統馬上就能知道。
如果說采用新技術,是防事故于未然,那么應對好一切突發事件,則更顯管理水平。
2007年9月19日,22年來距離青島市最近、強度最大的一次臺風“韋帕”侵襲青島。
山東高速膠州灣大橋建設指揮部根據青島市有關部門及山東高速集團公司的防臺要求采取果斷措施,要求大橋全線立即停止施工,指揮部有關領導人員到現場調度指揮,在狂風驟雨中對海上施工平臺逐一排查,對人員、船只逐個進行清點,使大橋建設人員3000余海上作業人員安全、迅速撤離。77艘施工船舶全部安全停靠到指定地點避風,可移動施工設備全部轉移到安全地點。同時,大橋建設各駐地辦及施工單位值班人員保持臺風期間通訊暢通。
當晚,為了應對臺風,指揮部主要領導到紅島工作站監控值班室連夜指揮,徹夜未眠,以應對突發事件。指揮部協同大橋全線施工單位共同努力,眾志成城,嚴防臺風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和大的財產損失,取得了防臺工作的勝利。
構筑大橋“無縫隙安全保障”,是山東高速膠州灣大橋的目標。這既指建設期間,也包括運營后。大橋建設指揮部總工程師邵新鵬告訴我們,大橋能夠抗多少級的風和多大的地震,如何保證大橋建成后自身和通行安全,都在最初設計時就想到了,而且都有嚴格設計標準。
“單就大沽河、紅島和滄口三個航道橋來看,就足以說明這一點。”邵新鵬說,這幾座航道橋的主塔都很高,當然得具備比較好的抗風能力。據了解,在這方面的前期氣象觀測實驗中,大橋就花了200多萬元的費用。之前,國家氣象部門曾對青島地區的風力作過研究,根據研究數據,又結合在實驗室里的“風洞試驗”,最終為大橋設計提供了可靠依據。從技術角度看,膠州灣大橋跨徑并不算太大,因此抗風能力還比較強,目前的設計完全可以抵抗13級颶風和7級地震。
為了建設平安大橋、百年大橋,大橋建設指揮部多次邀請全國頂尖橋梁專家和學者,定期召開專家會議。專家們在方案優化、技術創新等多方面都給予了技術支持,為解決大橋建設過程中、將來的維修、防腐蝕、安全環保、燈光照明等關鍵性科研難題,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
大橋建成通車后將采取全程視頻無縫隙監控,會有很好的措施保障大橋暢通。如,在一些經常發生大霧的區域,采取安裝地燈、增設提示標志等多種措施,保障車輛在一些雨霧天氣正常通行。如果遇上冰雪天氣,出于對膠州灣環境保護和橋面保護的考慮,海灣大橋不會像其他高速公路一樣撒融雪劑,而會采取地熱或加熱型除雪車等方式,保證及時清除大橋路面上的積雪,而且絕對不會對海水造成污染。大橋的護欄采用了國內罕有的高精度仿真模擬實驗,進行了多次安全性測試,護欄的實用性、美觀性和安全性都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