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鳥巢”……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主流建筑由外國設計師擔當主角時,我們不禁要問:是什么捆住了中國設計師的手腳?
國內外建筑技術差異巨大
“國內外設計技術不在一個平臺和語境上”,清華大學(裝飾)雜志主編方曉風一語道破天機。
“國外設計師的優勢在于其對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把握上,這是國內設計師最大的弱項。一位設計行業資深人士表示,比如建筑節能技術和鋼結構技術方面,國外已經開始幾十年了,而我們才剛剛在最近十幾年摸索和起步。美方70多歲的老設計師說,他從上大學的時候就學的鋼結構,就不知道鋼筋混凝土結構是什么東西。而我們那接近60歲的結構總工也說,我干了一輩子了也沒做過一個高層鋼結構項目,全國也找不出來幾棟,就是設計出來了也蓋不起來,要是所有建筑鋼材都從美國進口,這樓的造價就成了天文數字,建設方根本承擔不起。”
“大鍋飯”壓抑設計師的創意
方曉風表示,中國的設計項目實在太多了,國外大的設計事務所幾乎都到中國來競爭,而國內的設計院則很少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在重大的國際大賽上能夠中標的則更少。
而且,以前我國大量的建筑工程不實行招標的方式,更別說國際招標,而眾多的規劃設計院在計劃經濟的“行政安排”下可以得到大量的項目,不進入市場就可以生存得很好,這自然無法對設計師形成激勵。
沒有完整的城市規化
方曉風用了一個比喻,中國的整體設計水平在國際市場上的位置就好比中國田徑隊在奧運賽場中的位置一樣,“即使出了一個劉翔,也不代表整體水平達到了世界一流”。設計就像一個工業系統的產品,系統不發達,產品質量就受到制約。
我國建筑設計之所以與世界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與我國城市總體規劃的缺乏有很大關系。目前大多數城市沒有完整的規劃思路,更不用說超前的規劃方案了。
原創、內涵與品牌缺乏
下載附件需要消耗0點,您確認查看嗎?
"歡迎大家轉摘!轉載須注明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建筑
鋼結構網(www.12604.cn)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