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環保意識的加強和木材短缺等因素,輕鋼龍骨作為新型的建筑材料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和較快的發展。
1、國內外輕鋼結構的迅速發展加速輕鋼龍骨市場容量的增長
輕鋼結構體系從承重形式上主要分為鋼框架體系、鋼框架支撐體系、錯列桁架體系和輕鋼龍骨體系。輕鋼龍骨作為輕鋼結構體系的核心體系,隨著國內外輕鋼結構產業化進程的加快,市場容量將急劇增加。
澳大利亞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提出了“快速安裝預制住宅”的概念,但由于市場尚未成熟,并未得到很好發展。到了1987年,高強度冷彎薄壁鋼結構出現,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的聯合規范AS/NZS4600冷彎成型結構鋼規范于1996年發布實施;輕鋼結構在美國發展最快,1965年輕鋼結構在美國僅占建筑市場15%,1990年就上升到53%,而1993年則已上升到68%,到2000年已經上升到75%;20世紀80年代我國從日本引進幾百棟輕鋼結構低層別墅,90年代個別國外公司為推廣其產品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多層輕鋼結構住宅樓此后,大規模的研究開發、設計制造、施工安裝輕鋼結構住宅建筑逐步發展起來的。目前輕鋼結構已在全國各地普遍開花。
據國家發改委統計,2009年全國鋼產量5.65億多噸,其中四分之一以上的鋼材消耗用于建筑業。建筑材料是建筑業的物質基礎。據統計,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建筑物成本的三分之二屬于材料費。以輕鋼龍骨為例,近年來輕鋼龍骨市場維持穩步增長,增長率約為10%-20%,2006年輕鋼龍骨銷售量60萬噸,預計到2010年,輕鋼龍骨銷售量將超過100萬噸。
2、我國輕鋼龍骨企業發展歷程及特點分布
80年代中期.全國的輕鋼龍骨生產企業不超過10家,年銷售量不超過2000噸。近幾年,伴隨著石膏板行業的快速發展,輕鋼龍骨生產企業已發展到幾百家甚至上千家,分布區域遍及全國各地,成為一個迅速發展的行業。經過多年的行業專注與積累,慧認為我國輕鋼龍骨生產企業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企業定位高端市場:具備年產5萬噸及以上的大型自動化生產線,代表企業有北新建材;第二類企業定位中端市場:主要生產中檔品牌,其中外資品牌以OEM形式,確立產品規格、質量標準等,由周邊小生產線加工生產,打上自身品牌。即以中檔質量和價格的產品配以高檔品牌,主要為帶動主產品石膏板的銷售。這類企業實際市場占有率并不是很高,盡管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代表企業分別有外資廠家可耐福、拉法基和內資廠家港星;第三類企業定位低端市場:由眾多國內小生產線組成,由于沒有形成規模化生產,質量沒有保證。隨著國家市場監控力度的加大,產品標準的嚴格,慧聰鄧白氏認為第三類企業市場份額將逐漸萎縮,未來第一二類產品將占據主導地位。
輕鋼龍骨企業的另一個特點是多為區域型企業,企業規模小、數量多,駐地分散,主要占據當地市場。
3、我國輕鋼龍骨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經過多年的行業專注與積累,認為輕鋼龍骨企業面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從產品質量來看,外資企業和國內知名企業依靠擁有強大的技術和資金實力,小企業在生產技術上無法與大中型企業競爭,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只有靠壓低價格去爭取市場,不惜以犧牲產品質量為代價,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給建筑工程埋下了安全隱患并且造成了市場的無序和惡性競爭。
從企業的布局來看,目前輕鋼龍骨的生產廠家主要集中在廣東、上海、江蘇、北京、浙江、河北、湖北等地,而內蒙、黑龍江、寧夏、云南、貴州、甘肅、西藏、新疆等地幾乎還是空白。
從銷售市場來看,目前輕鋼龍骨主要銷往浙江、江蘇、上海、廣東、福建、北京、天津等一些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貧困和欠發達地區的銷售量非常少。
綜合來看,我國輕鋼龍骨行業發展迅速,從80年代的10家企業,年產量2000噸,發展到現在的上千家企業,100萬噸的銷售量。輕鋼龍骨行業快速發展的背后,也存在上述一系列問題,包含產品質量、競爭無序、企業覆蓋面窄等問題,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則成為輕鋼龍骨行業下一階段的主要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