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斌、秦虹、宋志平、陳瑋等業界專家縱論企業轉型升級
經濟轉型期也是企業并購良機
很多耳熟能詳的品牌正漸漸離我們遠去:曾經滿大街都是的手機品牌諾基亞在一年前將手機業務出售給微軟,如今微軟在整合過程中還引起了裁員風波;視線再往前一點,2012年1月,擁有131年歷史的老牌攝影器材企業柯達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有人評價道,諾基亞錯在沒有及時轉向智能手機領域,柯達錯在不愿意嘗試數碼類新技術。專注企業并購的東方富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瑋感嘆,再大的企業,如跟不上時代步伐,都有可能走向失敗。
跟上時代的步伐就意味著企業要根據行業變化進行轉型升級,然而現實中卻不乏轉型方向錯誤而導致失敗的例子。如何把握轉型升級的方向至關重要。
同時,企業轉型并不是意味著什么好就做什么,陳瑋舉例說,阿里巴巴上市以前就開始做并購,如果不去做并購,就發現不了好的技術、人才和商業模式,并購是商業公司做大做強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依靠轉型升級,在10年間將中國建筑材料集團(下稱“中國建材”)營業收入由20億元增至2570億元的中國建材董事長宋志平說,轉型升級不僅意味著技術的創新升級,還要有組織模式的轉型升級,要進行大規模的并購重組。
今年3月24日,國務院公布《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從行政審批、交易機制、金融支持、支付手段、產業引導等方面進行梳理革新,全面推進并購重組市場化改革;7月11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和《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取消除借殼上市之外的重大資產重組行政審批,意圖進一步促進上市公司行業整合和產業升級。
作為企業,在實際的運行中,如何把握轉型升級的方向以及如何在轉型中做大做強?日前,余斌、秦虹等來自部委和研究機構的專家,以及宋志平、陳瑋等實業家、投資者齊聚一堂,熱議如何尋找轉型升級中的商機。
哪些行業在轉型:
制造業在向服務業轉型
旅游地產、醫療地產正替代住宅地產
余斌:宏觀經濟領域發生的變化為企業轉型升級指出了方向。
最近這幾年,居民消費支出中用于購買服務業產品的支出比例快速上升,從而使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所以企業在選擇轉型升級方向時會發現,在制造業領域陷入產能過剩和惡性競爭,同時盈利能力水平大幅度下降;但同時服務業正處在快速增長的過程中,教育、培訓、醫療、養老、文化、旅游等這一系列服務業領域正在快速成長。
宋志平:現在房地產的形勢不好,但中國建材今年上半年的利潤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2%。我們逆勢上揚的原因就是轉型升級。在我看來,傳統實體經濟企業轉型有四條道路。
第一,將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如中國建材現在通過信息化和智能化結合,大規模水泥生產線可以做到無人值守,所有的參數都可以自我修正和自我完善。
第二,向產業高端發展。比如淘汰落后水泥,增加水泥的附加值,每一噸可以多賣100元。
第三,由制造業向制造服務業發展。過去我們就提供石膏板,現在我們供應的不再單是水泥,而是整個建筑框架,延長了產業鏈,向服務行業發展。
第四,要向戰略新興產業轉型。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現在中國建材對碳纖維的供應量占全國80%。
秦虹:對于房地產行業而言,未來有三點變化。
一是,房地產行業高速增長期過去了。未來房地產各項指標增速很難復制過去的增長速度。
二是,以新房交易為主的時期即將過去。二手房市場正在興起,現在二手房交易已經超過新房交易。40個重點城市中,現在二手房交易占到房屋交易的總量已經超過40%。未來,對新房需求會下降,因為二手房市場已經開始興起,這是需要行業關注到的變化。
三是,以住宅開發為絕對開發主體的階段也會過去。和產業升級有關的,如商務地產和旅游地產以及養生、教育、醫療地產等都會興起。
并購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
經濟下滑是并購的良機
宋志平:轉型升級不僅意味著技術的創新升級,還要有組織模式的轉型升級,要進行大規模的并購重組。
什么時候是并購的好時機?其實就是經濟下行的時候,企業普遍有壓力的時候,這個時候并購起來相對容易。如果說行業都在一個高漲期,大家都在想雞生蛋,蛋生雞,都把價格要得很高,這時并購是非常困難的。
中國建材其實就是利用了這一點。中國建材并購水泥企業的價錢是很便宜的,這保證在之后的整合過程中有一個比較低的成本,才能賺到錢。如果并購的價格很高,可能并購到手了,但是后面卻賺不到錢。
我覺得現在中國正處于結構調整期,中國目前各行各業都過剩,企業也很多、很亂,所以應該加大并購和整合的力度。并購基金在這里面要發揮很大的作用,同時大企業也要積極進行并購整合,這樣實際上把經營苦難的中小企業拯救出來了。
陳瑋:并購基金是促進企業并購重組的好幫手。并購基金下一步非常有機會,可以助推產業升級,企業要利用并購基金的平臺。同時,中國資本市場最應該支持的就是并購,讓企業市值擴大。
舉個例子,在美國買奶粉,所有超市里面就兩個牌子,美贊臣和雅培。而相反中國有大量的奶粉品牌,但還是難以令消費者安心。而規模化是保證品牌和產品最有競爭力的手段。
中國有4900萬家中小企業,由于太小,造成資源的分散和浪費,可能產生一些管理上的不善。而美國上市公司,特別是世界500強公司,沒有一家是自己干大的,全是通過并購方式,并購是現在可以做產業轉型和升級最重要的手段。國務院和證監會已經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并購市場未來要遠遠比IPO市場大得多。
BAT(百度、阿里、騰訊)去年做了大量的并購,如果你不去做這種并購 ,你發現不了好的技術、人才和模式,并購是商業公司做大做強最有力的手段。
美國通過并購進行產業升級,從以往看,只有跨行業并購搞得不好,其他并購都成功了。特別是1990年到現在以互聯網和生物醫藥為核心的并購。我們經常在世界上看到動輒幾百億美金的并購,但這種案子在中國太少了,所以中國現在大量上市公司市值都在50億人民幣以下,競爭力遠遠不夠。
企業轉型面臨六大挑戰,怎么破?
余斌:轉型升級面臨哪些問題?怎么解決?
第一個是勞動力成本的過快上漲。很多企業家反映過去10年中,勞動力成本平均每年上漲10%,超出很多企業的承受能力。解決的方法是通過大規模的設備更新改造,提高設備的自動化水平,減少工人,降低勞動力成本。
第二個是資金成本過高的問題。融資難、融資貴,資金成本快速上漲超出企業承受能力。解決辦法在于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所提出的大力發展民間資本主導的中小型銀行。
第三個是土地成本過高的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提出,集體土地,集體建設性用地可以跟國有土地一樣同等優勢,同權同價,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業的土地成本。
第四個是流通成本偏高的問題??赏ㄟ^電子商務替代原來的渠道,降低成本。
第五個是知識產權保護成本過高的問題?,F在很多人反映不創新是等死,但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創新,知識產權卻缺乏應有的保護,或者保護的成本很高,那就是找死。所以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法院,來解決這個問題。
第六個是準入成本依然很高的問題。一些企業家反映凡是政府讓我們去干的事情都賺不到錢,凡是我們認為能夠賺到錢的地方政府都不讓我們去。解決方法是把國家禁止和限制的領域列成清單,公告社會。凡是清單里沒有的,各類企業可以依法平等進入。(中國經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