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補國內鋼結構施工機械化措施技術空白
文/史飛劍、陳海健
12月9日,由中建鋼構廣州東塔項目團隊自主研發的跨障礙式自爬升操作平臺在施工現場完成安裝并在360米高塔樓完成首次爬升,正式投入使用。該平臺的投入使用,解決了鋼結構施工過程中常規柱操作平臺移位頻繁、安全性能差的問題,具備適應各種變截面結構的能力,為鋼結構施工構筑了一道安全快捷的防線,填補了國內鋼結構施工機械化措施技術的空白。
據了解,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國內超高層建筑的不斷涌現,建筑鋼結構面臨著更高的結構高度、更大的構件截面、更多的鋼柱分段和變截面,對施工安全措施的要求越來越高,高空作業安全風險大、吊裝設備緊張的問題與常規柱操作平臺移位頻繁、安全性能差之間的矛盾,迫切需要新型操作平臺的出現。
作為廣州在建第一高樓,廣州東塔項目為達到保障施工安全、節省塔吊吊次、減少高空人工作業的效果,自主研發了跨障礙式自爬升操作平臺。該平臺由伸縮式平臺、液壓爬升系統與“電-液比例”控制系統組成。其中液壓爬升系統為可周轉使用的標準模塊,繼承液壓爬模的成熟技術,具有大梯度自爬升、自動懸掛附著、伸縮卡舌式防墜爬升機構三大創新功能。其中,大梯度自爬升是本技術的一大創新,將填補現有液壓爬模無法跨越大梯度變截面的技術空白,使爬升平臺具備適應各種變截面結構的能力,是鋼結構施工領域的一個重要創新,具有重大的實用價值和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據悉,自爬升式操作平臺在前期研發中,進行了多次實體試驗,分別實現液壓系統爬升、整體長距離爬升、變截面爬升等功能,實現了平臺無人整體同步爬升,并于2013年9月13日通過國內權威專家論證。據中建鋼構華南大區技術總工鐘紅春介紹,此次自爬升操作平臺現場爬升的完成,不僅為該技術在實際工程領域的應用和推廣打下堅實基礎,更為今后鋼結構機械施工技術的研發開啟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