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不僅讓全世界見證了中國人承辦世界最大規模體育賽事的能力,也讓以“鳥巢”、“水立方”等體育場館為代表的鋼結構建筑為世人所熟知。借著北京奧運會,以及之后相繼舉辦的上海世博會、深圳大運會、廣州亞運會等大型賽會的東風,從2008年到2012年,中國的鋼結構及金屬維護行業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春天。五年間,中國鋼結構及金屬維護行業取得了許多的驕人成績,這五年也成為新中國建筑史的一段高峰期,一批鋼結構及金屬維護企業也在這一時期發展成為行業的領軍者。
市場的風云變幻從來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隨著中國承辦國際大型賽會的熱潮退去,鋼結構及金屬維護項目縮減,產業鏈逐步萎縮,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建筑業呈現出自身發展緩慢、效益逐步降低等行業特性。在“十二五”行將過半的時刻,行業如何尋找新的發展機遇成為困擾整個行業的難題,鋼結構及金屬維護行業前景如何?鋼結構及金屬維護企業又該何去何從?
就在行業面臨進退維谷的困境之時,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主持召開經濟工作座談會時的講話,為鋼結構及金屬維護行業鏈擎起一座高高點亮的燈塔,也給了鋼結構及金屬維護企業一顆定心丸。總書記的講話,必將引領中國鋼結構及金屬維護行業“繼續大膽探索、扎實工作,堅定不移推進體制創新、科技創新,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推動科學發展增添新動力”。
綜合行業發展特色,學習貫徹總書記講話精神,結合國內多位專家多年來行業工作經驗。對于行業發展的前景,本人總結出下面一些看法,愿能助力鋼結構及金屬維護企業發展。
一、攜手鋼企,打造合作共贏新局面。
中國鋼鐵產業在改革開放之后的飛速發展,為中國鋼結構行業的萌芽和發展提供了強大地基礎和動力。近幾年來,中國的鋼鐵產量增速雖然放緩,但是,產能過剩的弊端已經顯現,進口鐵礦石的價格飛漲更是讓煉鋼的成本居高不下。如此一來,鋼廠想要盈利就變成了天方夜譚。鋼廠、鋼結構及金屬維護企業位于同一條產業鏈的上下游,是唇齒相依的關系。雖然現在中國鋼結構及金屬維護行業的市場影響力還不足以挽救鋼廠于水火之中,但是,鋼結構及金屬維護行業的發展和繁榮絕對可以消化更多的鋼材及其他金屬建筑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鋼鐵企業微利甚至連年虧損的困境。
1、鋼鐵行業機遇挑戰并存
鋼結構及金屬維護行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鋼結構及金屬維護是建筑業非常重要的一個分支,在體育場館、博物館、影劇院、機場、火車站等領域,鋼結構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鋼結構顧名思義一定離不開鋼鐵,鋼結構是鋼鐵與建筑最完美的結合。因此,作為中國鋼結構及金屬維護行業的一份子,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利用好中國豐富的鋼鐵資源,實現結構與資源的完美結合,這不僅有助于鋼結構及金屬維護行業繼續向前發展,也有助于鋼鐵行業擺脫“高成本、低利潤”的困境。
2000-2010年是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黃金十年,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7%。但是,伴隨著鋼產量井噴式的增長,鋼鐵行業也遭遇了產能過剩、集中度低、產品同質化、區域分布不合理、環保等問題。2012年鋼鐵行業的運行呈現出四個特點:①鋼鐵產量低速增長,創近年來新低。②鋼材出口保持增長,國內粗鋼表觀消費增速大幅回落,市場疲軟。③鋼材價格大幅下跌,大部分企業處于虧損邊緣。④鋼鐵工業冶煉壓延加工固定資產投資當年完成總額創歷史新高,給產能過剩又增壓力。
世界鋼鐵協會于2013年1月22日發布“2012年全球鋼鐵生產統計數據”。中國大陸2012年粗鋼產量7.16億噸,同比增長3.1%,占全球鋼產量的46.3%。其中,1-11月我國粗鋼表觀消費量為61977萬噸,粗鋼表觀消費增速大幅回落證實了國內鋼鐵市場疲軟。1-11月中鋼協會員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2440億元,同比下降5.37 %;實現利稅660億元,下降57.73%,盈虧相抵利潤為虧損19.7億元。2012年全行業盈虧基本持平,鋼鐵主業仍處于虧損狀態。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中國粗鋼產能已達9億噸左右,創歷史最高紀錄,與6億多噸的需求相比過剩近3億噸。2012年以來,日均粗鋼產量還始終保持在190萬噸以上高位,9億噸的產能基數壓得鋼價難以喘氣。中鋼協副會長王曉齊2012年8月在一次行業會議上透露,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鋼鐵行業利潤為50元/噸,2012年上半年利潤為6.8元/噸,到7月已變成1.68元/噸。
2、戰略儲備、資源回收利用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更多加工利用廢舊鋼鐵及可再生能源,是鋼鐵工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方式。從需求看,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對廢鋼鐵的需求是毋庸置疑的。我國鋼產量目前在7億噸左右,其中電爐鋼的比重不到10%。從產出看,從1949年到2010年,我國累計產鋼量已達到57.6億噸;2011年我國鋼產量為6.85億噸,今年預計將達到7.2億噸,兩年合計約14億噸。截止到2012年,我國鋼鐵積蓄總量達70.1億噸。如果鋼產量在7億噸的水平保持10年,將來每年社會廢鋼回收量可能從目前不到1億噸增長到2億噸甚至更多。
房地產行業是建筑用鋼的消費大戶,房地產用鋼量大約占到全社會用鋼量的35%。2011年鋼材實際消費建筑業占55%,約為3.5億噸。2012年以來房地產和“鐵公基”建設持續回落。數據顯示,2012年1-9月,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3441.56億元,同比下降13%;房地產開發投資5.1萬億元,增幅由1-2月的27.8%回落為15.4%。2010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708023.51萬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積277450.22萬平方米,以每平米用鋼40千克計算,用鋼量為1.1億噸。
建筑材料在生產、使用和廢棄過程中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因此,在我國大力提倡綠色建筑、生態建筑的背景下,鋼結構作為一種利用太陽能可再生的綠色天然建材,又重新進人人們的重視。鋼材的可回收性是使鋼結構被譽為綠色建筑的主要原因,也是鋼結構建筑在資源利用方面最大的優勢,鋼材的可回收率達80%以上。
我國一直以來在倡導并積極推行節約能源、節約用水、節約用地、節約用材、防止污染以及環境保護的“四節一環保”產業政策。2008年8月1日國務院發布《民用建筑節能條例》;住建部于2008年6月份連續發布了《民用建筑節能信息公示辦法》、《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技術導則》以及《綠色建筑評價技術細則》等補充說明。為了大力發展省地節能環保型住宅,提高住宅性能,促進住宅產業現代化,建設部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布《住宅性能評定技術標準》(GB/T50362-2005),以確保全面提升住宅性能品質,引導住宅產業走循環經濟和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
3、鋼鐵、鋼結構及金屬維護攜手共進,互利共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鋼結構建筑都離不開高質量的鋼鐵產品,《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鼓勵有實力的鋼鐵企業開發高端鋼材品種,同時防止產品高檔次同質化發展,避免投資浪費和高端產品的無序競爭。其中,在鋼結構建筑領域重點推廣高強度、抗震、耐火耐候鋼板和H型鋼的應用。
鋼鐵行業、鋼結構行業及金屬維護行業是緊密地上下游關系,但是,作為同一條產業鏈上利益緊密地雙方,一直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態。目前,協會也正在積極開展工作,希望通過與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以及各大鋼鐵企業進行深入溝通,拉近鋼鐵行業與鋼結構及金屬維護行業的距離,讓鋼鐵企業和鋼結構及金屬維護企業實現“無縫對接”;讓鋼鐵企業的資源優勢與鋼結構及金屬維護企業的技術優勢實現互補;讓鋼鐵企業能夠在第一時間知道鋼結構及金屬維護企業的需求,從而幫助鋼結構及金屬維護行業更快的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鋼鐵行業是國家的納稅大戶,但是,最近幾年鋼鐵行業的低利潤甚至虧損已經是廣為人知,鋼結構及金屬維護行業作為符合綠色環保低碳的新型產業,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擁有很好的發展前景。鋼鐵行業如果能夠抓住時機為鋼結構行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將會真正實現互利共贏。協會也將為此繼續深入開展工作,把為行業、為企業服務作為第一要務。
二、正視困難,迎難而上攜手渡時艱。
目前我國鋼結構及金屬維護行業發展還面臨一些問題:個別鋼結構工程發生倒塌事故,造成了一些人員傷亡;鋼結構及金屬維護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缺乏,尤其是中小企業;市場運行不夠規范,投標企業競相壓價,中標價甚至低于成本價;標準及應用標準缺項、滯后,鋼材標準與工程設計、施工規范規程銜接不上;企業準入門檻低,新項目盲目上馬,導致產能過剩、資源浪費。此外,與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在設計理念、產品研究、鋼材品種質量、設備及計算機應用、科學管理方面還有不少差距,而主要差距在設計理念和科研開發方面。例如,目前超高層和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大都是由國外建筑師的方案中標,他們在規劃、環境、建筑功能上確實有獨到之處,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我國從事鋼結構及金屬維護制造加工的企業有1萬多家,有固定生產場所并具備一定規模的企業5000多家。隨著工業化進程加快和制造業的轉移、提升及資源、成本、勞動力、市場等優勢的推動,中國鋼結構及金屬維護制造行業目前已經達到一個空前的嶄新階段。其整體規模、裝備水平、制造能力國際領先,但是,中國的鋼結構企業走出國門的速度有待加快。一方面,歐美等發達國家鋼結構建筑較為普及,市場已經接近飽和,進入的難度較大;另一方面,東南亞、西亞、非洲、美洲等地區經濟實力稍弱,購買的多為低層裝配式住宅或中國援建的體育場館、公共建筑。
2011年建筑鋼結構行業產量為2900萬噸,產值約為3190億元,實現稅后利潤111億元。其中,行業前10強企業建筑業總產值約為400億元,占全行業總產值的12.5%。2011年粗鋼產量6.8億噸,鋼結構用鋼占鋼產量的比例為4.2%,占建筑用鋼的比例為9.1%。2011年鋼結構產值占建筑業總產值的比例為2.7%。2011年,全國鋼結構9家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普遍增長,累計為255.5億元,同比增長29.7億元,同比增幅為13%。其中,最高的增長34.5%,最低的增長3.4億元,平均增長13.32 %。
1、空間鋼結構建筑
受益于機場、火車站等公共建筑的大量興建,發展十分迅速。2010-2012年,我國新建鐵路客站500余座,單位站臺對應的用鋼量約為5000噸,三年的時間用鋼量超過250萬噸,平均每年用鋼量約80萬噸。其中,許多具有代表性的航站樓、火車站臺多為協會會員企業承建,并獲評“中國鋼結構金獎”。此外,協會會員企業每年建造重型工業廠房1000余萬平方米;網架和網殼建造1000余座,約250萬平方米,用鋼7萬余噸;空間桁架每年建造20座,約60萬平方米。2011年,行業30強企業共建設維護結構102417584平方米。此外,懸索和膜結構目前處于發展階段,用量還不大,預計每年將以20%的速度增加。
2、多高層鋼結構建筑
城市化進程推動需求持續增長。對于一些大跨度、超高層、造型奇特新穎的高層建筑,必須借助鋼結構的優越性來擺脫成本造價的桎梏。鋼結構建筑較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基礎造價上可節約30%,房屋面積利用率教混凝土結構高7%-10%,而且施工工期可縮短約30%。調研數據顯示,2011年的在建鋼結構工程中,高層鋼結構建筑占13 %。據公開數據統計,2011年,全國150米以上的在建超高層建筑約有357個,同比在數量上有所增加,單體規模有所擴大。其中高度超過300米,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的有43個,占12%;高度超過400米,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的有6個,占1.6%;高度超過600米的高層有3個,占0.8%,最高的平安國際中心有660米。截止到2012年底,中國已有摩天大樓470余座。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到摩天大樓存在諸多隱患,如至今未能有效解決的摩天大樓火災救援問題、高層搖動問題,還有不環保、不低碳、投資成本高等問題。此外,建設規劃中一味求高的攀比心態并未得到有效遏制。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鋼結構行業可以進行技術創新,解決超高層建筑的防火、防腐、高層搖動等難題。還可以推行“高樓綠色節能計劃”——在辦公室照明設備上安裝諸如運動感應器等節能工具,把能源使用量降低20%。這些自動調溫器隨即被連接到高樓的管理系統上,這意味著它可以在登記入住房間之前聽任室溫升高或降低至標準的舒適范圍之外。裝置中的紅外傳感器意味著節能過程并不止于此。一旦人離開房間,室溫便開始再次升高或降低,讓制熱或制冷系統獲得休息,直到再次需要它們工作。
據統計,當前全球最高的十座摩天大樓中國占六座。據《2011中國摩天城市報告》,即使僅計寫字樓與酒店,中國在建的152米以上的摩天大樓超過200座,相當于美國同類摩天大樓的總和。值得鋼結構行業欣慰的是,中國的超高層建筑大多采用了以鋼結構為主的結構形式,許多國內一流的鋼結構企業承擔了很多超高層建筑的加工、施工任務。
3、鋼結構及金屬維護住宅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12年1月~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477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7%;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55665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3%;房屋新開工面積162413萬平方米,下降7.2%;房屋竣工面積67706萬平方米,增長14.1%。2012年11月,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為95.71點,比10月提高1.15點。另外,2012年的保障房建設也順利進行。2012年1月~10月,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新開工722萬套,已超過全年開工目標。業內人士預計,2013年房地產行業有望復蘇。
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已經飛速發展了20多年,即便是國家為了抑制房地產泡沫推出了嚴厲的限購政策,也沒有真正遏制房價上漲。相比之下,鋼結構及金屬維護住宅的發展稍顯緩慢。從目前國家的政策環境來看,鋼結構及金屬維護住宅的市場潛力巨大,但是,想要更快發展仍然有待更好的契機。據統計,我國目前鋼結構及金屬維護住宅占比不足1%,而美國、日本等國的占比已經突破70%,差距十分明顯。2010年我國竣工房屋建筑面積27億平米,如果有5%采用鋼結構,用鋼量按50公斤/平方米計算,用鋼量將超過600萬噸。杭蕭鋼構、寶鋼等企業正在積極拓展住宅產業化項目,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目前,協會正在大力推進鋼結構及金屬維護住宅產業化的普及工作。鋼結構及金屬維護行業應該抓住保障房建設這個“機遇”。在十八大中外記者招待會上,住建部部長姜偉新曾表示,2013年保障房計劃開工數可能為600萬套左右。最新進展,中建八局自主研發的第一批裝配式住宅PC構件在該局西南公司重慶預制構件廠順利下線,并投入到施工項目裝配。
4、輕鋼結構建筑
發展較快、應用廣泛,主要用于輕型的工業廠房、倉庫、3層以下住宅以及貨場、站棚等。此類鋼結構建筑每年需求量大約在500萬平方米以上。粗略計算,我國每年輕鋼結構市場需鋼結構產品約在230萬噸,輕鋼結構市場前景廣闊。“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協會會員企業在短短幾個月內,就為四川災區提供了60余萬套活動板房,解決了災民過渡期安置房需要,體現出輕型鋼結構房屋適宜于工業化生產、安裝運輸方便、量輕可變的特點。調研數據顯示,2011年的在建鋼結構工程中,工業廠房(倉庫)占66%。
5、機場航站樓
2011年我國民用航空機場在建施工項目69個,投資總額760億元,是鋼結構及金屬維護的重要市場。2012年7月,國務院出臺《國務院有關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力促我國民航業的發展。在11月舉行的第九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期間,中國國家空管委辦公室空管局副局長馬欣先后兩次披露,2010年底啟動的低空空域改革明年將在全國鋪開,通用航空審批手續將大大簡化。相關部門正加緊修訂《通用航空飛行管理條例》、《通用航空飛行任務審批與管理規定》等法規和具體措施。通用機場是民用航空的組成部分,跟平常意義上的運輸機場并不完全相同,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從事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而使用的機場。截至2011年底,我國擁有通用航空機場及臨時起降點286個,其中,通用航空機場只有70多個,通用航空機隊在冊總數為1154架。相比之下,美國目前約有5000個通用飛機機場,民用定期航班機場600個。據統計,2012年國家發改委共批復了20多個機場的新建或擴改建工程,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湖南省在其《湖南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中宣布“在2012年至2030年間湖南將新建21個通用機場”。如此大規模的機場航站樓建設給鋼結構及金屬維護企業帶來的效益是顯而易見的。
中國的城市軌道交通在未來將進入一個更加高速的發展期,2012年中國城軌總長度是2274公里,到2015年將達到4380公里,接近翻一番。城市軌道交通的增幅非常強勁,至少在2012至2015年每年的增幅將接近30%,遠遠高于鐵路增長的速度。此外,橋梁、城市雕塑、工業設備等也都是鋼結構行業大有作為的領域,也對我國鋼結構及金屬維護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
三、把握政策,借力政府促行業發展。
在我國,有一個最現實的問題,那就是一個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鼓勵和扶持。正所謂“發展靠政策,競爭促發展”。對于鋼結構及金屬維護行業來說,發達國家有很多成功經驗可供我們借鑒,但是,想要把中國鋼結構建筑的普及率提高到和發達國家接近的水平,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國家明確的政策支持。令人欣慰的是,隨著國家對節能環保、生態保護的日益重視,相關有利于鋼結構發展的政策正在逐漸推出。
國務院在2012年6月下發的《“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是推動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難得的歷史機遇期,必須緊緊抓住國內國際環境的新變化、新特點,順應世界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趨勢,著眼于滿足我國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要,加快培育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使之成為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和新興支柱產業。鋼結構行業必須要集全行業之力,抓住這一歷史機遇。
1、國家政策(金屬維護方面缺項,后面單獨說明)
建設部在2001年下發《鋼結構住宅建筑產業化技術導則》建科(2001)254號。《導則》適用于12層以下(含12層)的鋼結構住宅建筑的設計、施工及開發建設。12層以上鋼結構住宅可參照執行。《導則》旨在以鋼結構住宅建筑發展為契機,促進符合住宅產業政策、住房商品化發展方向且性能價格比合理、功能較為完善的鋼結構住宅建筑體系的形成,提高我國住宅建筑產業化水平,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
2012年1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十二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明確了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在工業領域全面推行循環型生產方式,促進清潔生產、源頭減量,實現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廢物交換利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構建循環型服務業體系,推進社會層面循環經濟發展。完善再生資源和垃圾分類回收體系,推行綠色建筑和綠色交通行動。
2、行業政策和規劃
住建部和財政部于2012年4月,聯合下發《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要充分認識到推動發展綠色建筑,是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是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基本內容,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國務院辦公廳8月下發《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提出要確保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緩解資源環境約束,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3、技術標準
鋼結構在建筑行業里是對施工技術要求最高的,因此嚴格遵守技術標準和規范是保證工程質量的基本要求。此外,為了更好地促進鋼結構建筑的發展,我們也有責任繼續完善相關的技術標準和規范。截止到2012年,中國現行建筑鋼結構技術標準共有:材料標準(材質標準7項,型材標準11項,板材標準15項,管材標準6項,焊接材料標準15項,連接標準5項,其他標準4項);設計標準(通用標準5項,高層、高聳鋼結構標準6項,空間鋼結構標準7項,輕型鋼結構標準8項,組合結構標準11項,鋼結構連接標準9項,鋼結構加固標準2項);施工標準(通用標準11項,無損檢測相關標準14項)。此外,還有外國鋼結構相關規范16項。
四、技術創新,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鋼結構建筑從工廠生產預制配件,到施工現場焊接組裝,對于專業技術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就要求鋼結構及金屬維護企業必須具備很強的技術創新能力。市場競爭是殘酷的,鋼結構及金屬維護行業的發展必須建立在良性競爭的基礎上,必須抵制壓低制作成本的惡性競爭。希望相關高校和企業能夠進一步的合作,把更多的科技成果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在施工實踐中創新更多的工法,努力提高施工效率,為降低施工成本做出更大的貢獻。
1、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作為國家科學技術最高獎項,鋼結構行業在2002-2012年共有《上海科技館重大工程建設與研究》、《鋼筋混凝土多層及高層異形柱框架結構成套技術》、《鋼—混凝土組合結構關鍵技術的研究及應用》、《復雜空間鋼結構曲線滑移、非對稱整體提升等施工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鐵路大跨度鋼管混凝土拱橋新技術研究》、《上海盧浦大橋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研究》、《大跨徑鋼箱梁斜拉橋關鍵技術研究》、《熱軋H型鋼產品開發與應用技術研究》、《冷彎薄壁型鋼住宅結構體系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東海大橋(外海超長橋梁)工程關鍵技術與應用》、《新型裝配整體式樓蓋體系的關鍵技術及其應用》、《大跨、高墩橋梁抗震設計關鍵技術》、《高層混合體系的關鍵技術及應用》、《現代鋼結構穩定性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公里級斜拉橋結構體系、設計及施工控制關鍵技術》、《西部低能耗建筑設計關鍵技術與應用》、《工程結構抗災控制新技術與工程應用》、《大跨空間鋼結構預應力施工技術研究與應用》、《大型復雜結構隔震減震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鋼纖維混凝土特定結構計算理論和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工程建造技術創新與實踐(原名稱: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關鍵技術創新與實踐)》、《復雜鋼結構施工過程時變分析及控制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應用》、《大跨徑橋梁鋼橋面鋪裝成套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張弦結構體系分析設計理論及施工關鍵技術》、《強潮海域跨海大橋建設關鍵技術》、《建筑鋼結構新型連接節點及體系的設計理論、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國家體育場鳥巢工程建造技術創新與應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工程建造關鍵技術》等31項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2、新工法
國家級工法的評定,主要是希望各地區、各部門高度重視工法管理工作,鼓勵建筑企業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并及時總結施工經驗,注重以工法開發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工法在企業間的交流,不斷提高我國建設工程的施工技術水平和工程質量水平。住建部分別在2003年10月、2005年12月、2007年11月至12月、2009年7月、2011年6月組織行業專家對有關部門和地區申報的4843項工法進行了審批,655項為國家一級工法(其中77項為升級版國家一級工法),其中鋼結構相關國家一級工法94項,占14%。
3、企業資質
2011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及有關建設工程類企業資質管理規定,住建部核準158家鋼結構生產企業為鋼結構工程專業承包壹級資質。2012年住建部新核準35家鋼結構生產企業為鋼結構工程專業承包壹級資質。此外,為了促進建筑鋼結構行業的健康發展,增強企業品牌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充分發揮定點企業在行業中的示范作用,根據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制定的《建筑鋼結構行業定點企業管理辦法》,鋼結構委員會定期在全國建筑鋼結構行業中組織開展定點企業的推薦工作。
4、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
企業的發展歸根結底要依靠技術創新。對于鋼結構企業來說,只有不斷通過科技創新,提升生產鋼結構構件的效率,降低生產鋼結構構件的損耗,提高鋼結構構件現場組裝的效率,降低現場組裝的難度,才能使企業贏得更多的工程,贏得更多的客戶。鋼結構行業想要更快更好地發展,必須要抵制“比拼造價”的原始競爭。同時,為了保護企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必須要加強對行業內科技創新成果的技術保護,要加強行業內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截止到2012年,據不完全統計,鋼結構行業擁有全國馳名商標86個。
5、促進“產、學、研”融合發展
2012年我們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業界專家開展了深入切實的合作。已經有多座“院士工作站”在鋼結構企業建立起來,這對于促進鋼結構行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鋼結構的發展必須要建立在科技創新的基礎上才有更強的生命力,依靠低價競爭只能讓我們的行業逐漸走向死亡。企業能夠主動和院士專家攜手,充分說明了我們的企業具有超前的眼光,具有向科技要效益的敏銳洞察力。我相信,院士專家也一定非常希望借助鋼結構企業的生產、建設能力,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真正轉化為生產力,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鋼結構建筑。
現在還有一種新提法“政、產、學、研、用”相結合,更加符合現實,也更具有操作性,“產、學、研”的結合發展,到了任何時候都離不開政策的支持,也必須要具有實用性才能真正得到推廣應用。這應該成為我們行業共同努力的新方向。今年,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復同意《鋼結構等13個重點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為“政、產、學、研、用”的實踐開了一個好頭。
五、鼓勵新元素,推進行業規范管理。
自2006年北京奧運會場館建設籌備開始,以金屬屋墻面維護行業為代表的一些新興建筑行業迅速崛起,經過幾年的發展,其中涌現出一些行業的龍頭企業,然而,在這些產業及企業的發展進程中,行業規范及標準的制約與滯后,給這些新元素帶來了發展的困惑與阻力。下面重點關注一下金屬屋墻面維護行業。
自1995以來,隨著以鋼結構為主體的工業廠房、火車站、機場航站樓、體育場館以及城市標志性建筑等不斷擴大,以金屬屋墻面系統為主的金屬圍護系統成為行業主流,年均作業面積近4000萬平米,產值達1000億。
金屬屋墻面系統從早期普通的鍍鋅板發展到鍍鋁鋅板、鋁鎂錳合金板、鈦鋅板、銅板等高端板材,烤漆從原來的普通PE烤漆發展到PVDF烤漆,使用年限也從原來的5-8年提高到目前的25-30年。從事金屬屋墻面系統行業的企業,自東部沿海江蘇、浙江、上海一帶向北京,及中西部等內陸省份延伸。企業分布以東南沿海部較多,中西部較少,地處北京地區的企業具有代表性,目前統計北京地區做金屬屋墻面系統的企業有180余家,其中注冊資金在2000萬的有10家。粗略統計全國有5000-6000家做金屬屋墻面系統的企業,實力較強的企業有300-400家。
但是在金屬屋墻面系統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有一些項目出現了質量事故:如某機場航站樓、個別體育會展館、高鐵個別車站等項目都相繼發生了屋面板被風力破壞的工程事故,究其原因是主要有:1、原始設計方案的選擇隨意性、技術不成熟;2、各專業廠家的系統的不配套設計;3、缺乏針對性結構系統的設計驗算;4、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參差不齊;5、沒有相應的行業規范及驗收標準。
金屬屋墻面系統一般都設計主次龍骨,其材質規格截面的設計、連接方式設計、結構布局的設計等具有很強的專業性,需要市場對應的有一些具備金屬屋墻面系統產品的設計、制造、安裝為一體的企業來完成。因為這些企業具備一定的結構設計能力,同時對行業中產品及性能有比較深入的把握和了解,能夠更好的從方案源頭、設計角度把好關。比如在現在的雨棚設計中,在較大的風壓地區和敞開式結構中,屋面板型選擇尤為重要,從鋼結構次結構檁條-連接件及屋面板材,每個環節的連接方式,都與屋面系統的抗風壓能力密切相關。屋面板型的長度、搭接方式、板型截面,與防水性能也息息相關。
然而目前我們國內鋼結構市場在設計、制作與施工金屬屋墻面等方面均存在一些不足,主要牽涉以下兩個方面:
1、現在的大中型設計院對鋼結構主體結構的設計比較注重,在采用金屬屋墻面系統時對圍護設計的深度和廣度不夠,需要金屬屋墻面系統廠家的二次深化設計,做出與鋼結構主體結構詳細的細部連接節點,考慮風荷載、雪荷載以及廠家板型截面慣性矩和安裝技術要求,實際施工往往由總包來負責,總包單位一般缺乏對金屬屋墻面系統的技術管理實力,造成市場上沒有深化設計能力的彩板廠家承建,形成施工時的技術欠缺,深化設計考慮不周,埋下屋墻面系統被風力破壞的事故隱患。
2、目前金屬屋墻面系統在單位工程中劃分為鋼結構子分部工程,對屋墻面板的安裝質量核查子項不是很完善;勞務作業層資質劃分中沒有體現與金屬屋墻板安裝相關的技術工人要求,承攬金屬屋墻面系統施工是需要一些針對板型能夠掌握安裝技術要領的熟練操作工人來完成,這方面的勞務市場不完善。
金屬屋墻面系統是建筑物的外衣,體現的是建筑的優美,需要具備針對板型特點的深化設計能力,也要具備能夠安裝的技術能力,配備專業的作業人員,加上科學的項目管理的企業才能實現。
為促進國內金屬屋墻面系統行業的良性有序競爭和健康發展,建立健全金屬屋墻面系統規范與標準,加快完善金屬屋墻面系統設計與施工一體化的資質。協會也將積極為金屬屋墻面產業的繁榮與發展,做更好的服務與推進。
六、共謀發展,開拓行業發展新思路。
黨的十八大以及“兩會”的勝利召開,為全黨、全國人民,也為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過去的工作成績已經成為歷史,為了更好地協調行業發展,促進企業更快的實現轉型升級,履行協會為行業服務的,能,協會將在2013年要做好以下工作。
1、推進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實際應用
綜觀國外住宅產業化相對成熟的日、美、法等國家,政府推動是關鍵,其手段主要包括標準制訂、技術認證、財政金融方面的經濟政策等等。中國在這方面幾乎是空白,比如標準制訂,2006年萬科在上海開工的中國第一個工業化方式建造的商品住宅區,技術標準是萬科自行組織研發的,原因是沒有國家標準。這造成了設計、報建中的大量消耗。
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土地問題上的不同利益訴求是政府推進住宅產業化的重大阻礙,糾纏了太多的地方意識、部門利益。解決這個問題很難,但不解決這個問題則政府推動住宅產業化無從談起。
中國人口眾多,宜居國土面積少,造成人口密度高,這一點和日本非常類似。因此,在住宅類型上必然是以多層、小高層、高層為主,日本在這類建筑的鋼筋混凝土工業化技術上是比較成熟的,萬科就是通過與日本企業的合作,縮短了技術研發周期。
2、既有鋼結構建筑的維護和翻新
鋼結構在中國的發展已經有將近百年的歷史,快速發展也有了將近30多年的時間。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之后,中國興建了大批的鋼結構建筑——機場航站樓、體育場館以及門式鋼架廠房等,隨著時間的推移,都到了建筑維護期甚至是報廢期。對于鋼結構及金屬維護企業來說,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商機。
對在維護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一定要認真對待,爭取在今后的工程建設中避免類似問題的出現。同時,對于已經臨近報廢期的建筑要堅決予以拆除回收。
3、編制“綠色建筑技術規程或施工規范”
黨的十八大提出黨的建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其中包含生態文明建設。聯想到溫家寶總理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領導人會議上做出的中國關于加大節能減排力度的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以及住建部和財政部于2012年4月聯合下發《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都說明國家已經真正把關注生態文明建設上升到了國策的高度。眾所周知,建筑行業既是能源消耗的大戶,也是制造建筑垃圾的源頭。作為最符合綠色建筑標準的鋼結構建筑,必須要抓住這一新的歷史機遇,把鋼結構建筑向住宅、學校、醫院等公共建筑領域迅速拓展。因此,編制相關的技術規程和施工規范迫在眉睫。
4、攜手城鎮化建設,推進住宅產業化進程。
近十年來,中國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城鎮化率每年大約提高1個百分點,并在2011年首次超過50%,專家據此速度預計,到2020年,中國城鎮化率將超過60%。厲以寧指出“中國的城鎮化就是老城區加工業新區再加上農村的新社區。在這一模式之下,環境是優美且可持續發展的,公共服務是到位的,社會保障是一體化的,這就是中國的城鎮化。”對于中國的鋼結構行業來說,如何讓城鎮化和鋼結構住宅產業化完美結合,是關系到整個行業發展的大事,協會一定會盡自己所能,舉全行業之力,爭取早日讓城鎮化與鋼結構住宅產業化攜起手來。
5、鋼結構及金屬維護行業、企業發展建議
“十二五”行將過半,黨的十八大和“兩會”先后成功召開。國家明確提出了發展城鎮化以及推廣綠色建筑的實施意見。面對著新的發展機遇,鋼結構企業、鋼結構及金屬維護行業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打造學習型企業,切實提高盈利能力。鋼結構及金屬維護行業的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新的工法、新的專利層出不窮,各種奇特的建筑更是對鋼結構及金屬維護企業的綜合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加強學習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