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風云--中建鋼構海外經營開拓紀實
作者:鄧志偉
時間:2012-07-13 14:18:35 [收藏]
被譽為“競爭戰略之父”的邁克爾?波特曾經說過:21世紀只有兩類企業,一類是國際化的企業,另一類是被淘汰的企業。也許這種說法過于絕對,但國際化將成為中國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中建鋼構 海外經營
被譽為“競爭戰略之父”的邁克爾·波特曾經說過:21世紀只有兩類企業,一類是國際化的企業,另一類是被淘汰的企業。也許這種說法過于絕對,但國際化將成為中國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中國建筑行業走出去的步伐是穩健而卓有成效的。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建筑、中水電對外等企業就參與了當時中國政府的對外經濟援助項目。1979年,中建總公司在香港注冊成立中國海外建筑,并承接了香港的第一個政府大型項目。作為中國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中國建筑海外業務收入曾經占據中國企業海外收入的三分之一。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國建筑開始全方位拓展海外市場,取得了令人羨慕的驕人業績。
中建鋼構作為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大型全產業鏈鋼結構專業集團,其前身早在1985年就承建了當時國內的第一座超高層鋼結構建筑--深圳發展中心大廈,并在上世紀90年代至2008年間,承建了港澳、中東的眾多鋼結構項目。2008年,在中建總公司和中建三局的大力支持下,整合后的中建鋼構正式成立,中建鋼構海外業務進入新的篇章。緊跟中建總公司的步伐,中建鋼構鐵軍在國際市場上打響了形式多樣的沖擊戰役。幾年下來,中建鋼構在海外業務上初步顯示出了我國建筑鋼結構產業的沖擊力。
拒絕機會主義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全球網絡的加速發展,地球變得越來越小,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地球村”。全球化已經不再是你想不想的問題,而是怎么參與的問題。
華為董事長孫亞芳曾說:“在跨國巨頭林立的通信設備市場,過分依賴國內市場對公司來說是相當危險的,縱覽世界,沒有一家專注于國內市場而成功的企業,因而國際化是華為的戰略選擇。”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認為,如果不國際化,風險可能更大,中國企業已經到了一個沒有后路可退的階段,可能很多企業還沒有認識到這點。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在談到國際化時也曾說:“2000年前后,聯想集團遇到未來如何持續發展的問題。擺在聯想集團面前的是兩條路:一個是業務多元化發展,一個是專注向海外發展。2003年,聯想集團在楊元慶的帶領下反復制定戰略,最后還是決定以業務專注的方式發展,即向海外發展。”
相對于人們對企業多元化的詬病,國際化卻總是備受推崇。“走出去”一直是中國建筑企業孜孜不倦追逐的夢想。在中國加入WTO后,中國建筑企業的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黃皮膚的中國跨國建筑承包商在廣袤的海外市場與來自西方和東亞的強大勁敵展開了一場場生死拉鋸戰。
中建鋼構也不例外。從上世紀90年代開拓港澳市場開始,中建鋼構就開始了國際市場拓展的征程,而這種征程并非是一帆風順的,甚至可以說是在“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中不斷完成的。對于中建鋼構而言,國際化的投入是長期性的,與“只想撈一把就走”的公司有著本質的區別。
中建鋼構決定進軍海外之后,提出了一系列開拓海外市場的戰略方針,其中有一條就是“堅守”。中國建筑董事長易軍在中國建筑2012年工作會報告中說,公司多年來“一最兩跨”的戰略目標深入人心,其核心就是三個字--國際化。“堅守”成為了中國建筑海外業務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一是堅守國際化的發展道路,二是堅守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長期耕耘,勵精圖治。無論是香港、澳門,還是阿爾及利亞、新加坡、美國、越南、博茨瓦納,無不是經過20年甚至30年的堅守和努力。
中建鋼構總經理王宏這樣評價公司的海外業務:“回顧‘十一五’的輝煌五年,中建鋼構矢志不渝的堅守國際業務,我們當年試水港澳、挺進中東,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從未放棄。4年前,我在迪拜說過‘開拓一片市場、探索一種模式、培養一批人才’,在今天看來,我們在這三點上有了基本的成績和收獲。阿爾及利亞是中建總公司開發了近20年的市場,有過失敗和痛苦才有了今天的收獲和喜悅。我們同樣要堅守,要向他們學習,努力打造一片新天地出來!”
中國盛產機會主義者,但是這與中國建筑無關,更與中建鋼構無關,幾年如一日的堅守,他們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建鋼構特色的國際化道路。
挺進中東穩占市場 地鐵鏖戰贏得贊譽
2007年,中建鋼構的前身中建三局鋼結構公司正式組建海外事業部,進軍海外的第一步鎖定在了中東阿聯酋市場。
此時的阿聯酋,尤其是迪拜地區造樓正酣。從1999年,尤其是2005年以來,迪拜掀起了修建高樓的熱潮,有超過28座200米以上的高樓在1999年之后竣工:“世界第一高度”、“世界上最大的購物中心”、“世界第八大奇跡—棕櫚島”、“世界上最豪華的地鐵”,一座座神奇的建筑拔地而起,迪拜創造的第一頻頻見諸報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迪拜也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眾多的知名跨國建筑承包商,其中也包括中建。
中建鋼構作為一家長期生存在國內的建筑企業,與國際知名建筑公司相比,其技術能力、工程報價等方面并不占絕對優勢,在很多方面還不適應國際市場。在國內市場,公司可以通過與政府的良好關系、在國內的絕對技術優勢來贏得自己的市場占有率,但是在海外市場,這些就行不通了。因為只要有能力建造大規模鋼結構建筑的國家,都很會運用國際市場規則招攬世界一流的建筑承包商為其服務,業主只需要最出色的管理和最優質的產品。
但是,當時的中建鋼構并沒有被眼前的眾多技術、管理壁壘所嚇倒,相反,公司成功實施“搭船出海”的策略,緊緊依靠中建系統內資源,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走進了中東市場。從2006年開始,中建鋼構先后配合中海(迪拜)公司完成了迪拜JAFZA TOWER項目、GOLF TOWER項目、DUBAI MALL HOTEL項目三個鋼結構工程的施工。
2008年,正當人們夢想著如何再創造下一個世界第一的時候,一場危機的出現讓全球經濟遭受了重大的打擊,美國次貸危機爆發,進而迅速演變成為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機。此后,迪拜遭受了歷史上最為嚴重的債務危機,一時間在建的工地瞬間變成了爛尾樓,眾多國際承包商紛紛撤離中東市場。但是,中建鋼構沒有畏懼,并堅強地活了下來。
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建鋼構首次獨立承接了迪拜市政Ⅰ號工程—迪拜地鐵站(綠線)項目地上部分鋼結構工程,并在隨后的一年順利完成了此項目的施工。
“項目執行經理韓敬海,已近50歲,每天上現場巡視,迪拜早上溫度40多度,下午3點開始上班時達60度,巡視一趟下來,汗水早把全身衣物濕透了好幾次了。黃非洲,因工作關系持續兩年多沒有回國休假,自迪拜地鐵項目施工以來,他身兼數職,連續近兩個月一天上兩班,每天休息時間不超過4個小時。”原海外事業部財務部經理蔣文奇這樣回憶道。而就在那年的國慶前夕凌晨一點多,遠在迪拜的蔣文奇卻被他叔父的越洋電話驚醒了。他的父親去世了,當他聽到這個噩耗時,整個人都呆了,那晚他面朝東方一直跪倒了天亮。
為了這個項目的成功履約,公司派遣了一大批優秀工程人員,并成功培養了一批剛畢業的大學生年輕人才。“進入五月,迪拜最高氣溫已達46攝氏度,太陽下已超過50攝氏度,這些年輕的大學生們不怕苦,不怕累,在施工生產第一線與工人們奮戰在一起,擔任著安全官、質檢員、施工員、翻譯等各種角色,與外國監理、總包工程師、第三方檢測人員打成一片。”中建鋼構海外事業部經理助理明云鵬在談到這批大學生時激動地說道。
“你們艱難、出色地完成了迪拜地鐵這個項目。為什么說是艱難的呢?因為這個項目是先天不足。因為我們前期經驗不足,要是今天評審肯定過不了關。你們能把它干完,為公司爭光、為國爭光,我代表公司感謝大家。”中建鋼構總經理王宏在2010年海外工作會上這樣評價這個項目。
正是由于這樣一批人的出現,中建鋼構成功地堅守在阿聯酋市場,并運用多種策略積極開發當地市場,如饑似渴的吸收著來自各國的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知識,積蓄力量,持續投入,最終在這個市場站穩了腳跟。
強強聯手喜中明珠 機場持久戰贏對手尊重
國際經營模式有很多種,就像武俠小說中的武林高手,每個人的招數不一樣。面對日益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中建鋼構亮出了自己的殺手锏。
從2009年開始,中建鋼構開始堅持主攻中東市場,擇機開辟其他市場,如北非、南亞、澳大利亞甚至美國等地。他們在中建系統內,緊密配合中建三局、中建中東(迪拜)、中建卡塔爾、中建科威特、中建阿爾及利亞等公司投標,先后配合和參與了沙特CMA、阿布扎比體育館、阿布扎比新機場、阿爾及利亞CIC項目等二十多個大型國際鋼結構工程的投標。在中建系統外,堅持與當地企業強強聯手,如韓國三星、韓國現代、柏克德、豪赫蒂夫、SIX、TAV、日本大林組(Obayashi)、加拿大SNC.Lavlin、國家開發銀行阿聯酋工作組、迪拜使領館、中航技阿布扎比公司等。
一時間,一組組巨大的數據在中建鋼構的國際投標人員腦海中不斷浮現,1.5萬噸,2.1萬噸,6.5萬噸,7萬噸,3.5億,6.1億、21億……
2010年4月,一則好消息從迪拜傳來,中建鋼構經過數月的努力,通過與迪拜AL HABTOOR公司的合作,中標了迪拜迄今為止最大的五星級酒店,位于迪拜棕櫚島正對面的迪拜明珠鋼結構安裝工程,鋼結構總噸位約4.5萬噸。然而,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不斷深入,中東地區,特別是迪拜地區,建筑市場陷入了一片可怕的寧靜。由于缺乏資金,迪拜明珠的業主無限期延長了開工的時間,從此,中建鋼構與AL HABTOOR公司開始了漫長的等待,直到現在,這個項目還沒有復工的跡象。
2010年伊始,從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傳來消息,阿布扎比機場公司即將建造一個嶄新的國際機場,該機場用鋼量約7萬噸,比目前深圳寶安機場T3新航站樓還多用了2萬噸鋼材,總造價超過100億美元。在得知此消息后,中建鋼構迅速組織相關人員配合中建中東公司進行投標,然而,令所有人都意外的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開始了。
“阿布扎比機場項目在經歷了14個月的漫長投標、答疑、補疑、配合和等待后,在投標保函有效期最后一天無果而終,鋼結構工程納入總包重新投標。”2011年8月3日,中建鋼構海外事業部經理嚴仍景向公司匯報時難掩內心的惋惜。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由于中建鋼構在第一輪投標中的優秀表現,其技術方案獲得了業主評標組的一致好評,在所有參評單位中技術標名列第一。于是,一場戲劇性的場面出現了,在重新投標開始后,幾乎所有參與投標的總包方都邀請中建鋼構作為他們的鋼結構分包商配合他們進行鋼結構工程的投標。這其中就包括來自中國、美國、德國、土耳其、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比利時、黎巴嫩、南非及阿聯酋等國組成的總承包聯合體。這就意味著,只要任何一個總承包商獲得最終的授標,中建鋼構都極有可能成為該總承包的鋼結構分包商。然而,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響,阿布扎比機場公司至今仍未公布其招標結果。雖然此次投標曠日持久,但中建鋼構在阿聯酋市場上的優異表現令所有競爭者刮目相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轉型升級強核心競爭力 模式轉變拓南亞北非市場
2007年,國內曾經出現過一次“國際化路徑”之爭。有人認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應該“先難后易”,認為只要把美國這塊難啃的骨頭啃下來,其他市場迎刃而解。有人則認為,中國企業應該“先易后難”,從發展中國家做起,積累經驗再進入發達國家。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個爭論實際上毫無意義。因為,如果企業不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從什么樣的市場做起都難以成功。
事實上,中建鋼構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建設,從國內區域公司的布局到國外市場的布局,從單一的安裝業務到設計、制造、檢測等業務的產業鏈建設。公司在實現內生式增長的同時,也實現了外延式的發展,通過引進、制定和推廣各項管理標準,中建鋼構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也正因為核心競爭力的不斷增強,中建鋼構在國內市場上才能在短期內實現了質的飛躍,擁有了在中國鋼結構產業里的話語權。國內市場的優秀表現,產業鏈的快速發展,管理水平的不斷升級等因素也直接促進了中建鋼構海外業務的發展。
2011年7月,中國建設報的一則題為《中建鋼構中標巴基斯坦新機場》的新聞打破了往日的寧靜,這一中標消息也讓中建鋼構人著實興奮了一把。在中建三局的統一協調和幫助下,中建鋼構終于敲開了南亞的大門,順利地進入了巴基斯坦市場。當月,公司在與中建巴基斯坦公司簽訂了鋼結構專業分包合同后,中建鋼構迅速派人進駐此項目。
巴基斯坦貝布托國際機場航站樓項目位于首都伊斯蘭堡西南方向,是巴基斯坦近年來最有影響力的公共項目。建筑高度28.5m,鋼結構工程量約6000噸,該項目總承包合同額逾2.36億美元。據說巴基斯坦政府為了這個項目,足足準備了二十年時間。
該項目的承接對于中建鋼構來說,不僅是市場拓展的勝利,更重要的實現了業務模式的轉變,成功地實現了從單一的輸出安裝業務到安裝與制作雙重業務的輸出。這就意味著,中建鋼構在以后的國際項目中不僅可以輸出勞務,還可以選擇賣產品,這對于一直從事安裝業務輸出的公司來講可謂意義非凡。
“中建鋼構擁有一批非常優秀的工程師,我相信,中建鋼構有能力給我們新機場的建設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時任巴基斯坦民用航空總局的局長哈立德先生在年初訪問中建鋼構總部后這樣評價該公司。
好事成雙。2012年5月10日,從武漢傳來好消息,中建鋼構與中建三局正式簽訂了世界第三大清真寺--阿爾及利亞嘉瑪大清真寺項目總包管理合作協議。中建鋼構在踏入南亞市場后,又順利挺進了北非市場。
打造全球最具競爭力的鋼結構產業集團
“中建鋼構已經初具現代化大型企業的雛形。”2010年4月,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會長姚兵在中建鋼構考察時如此評價該公司。
兩年過后,中建鋼構年度合同額已經超過50億,在中建總公司的九個專業公司中,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排名第三位和第二位。經過幾年的發展,中建鋼構的主要經濟指標一直保持高位增長,安裝、制作、設計和檢測業務的產業鏈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在國內的超高層市場上已經形成了壓倒性優勢。中建鋼構還通過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7項技術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主編和參編了若干國家規范和規程。
“公司的海外業務將按照‘開拓一片市場,探索一種模式,培養一批人才’的發展策略,分階段、分步驟實現海外發展戰略目標。”中建鋼構海外事業部嚴仍景介紹。
中建鋼構總經理王宏在公司的《企業文化大綱》這樣描述公司的國際化,“業務國際化,基于全球市場而非局限于國內市場。大國崛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需要精銳而強大的‘國家隊’,與‘巨無霸’的跨國公司競爭,保證國家戰略安全。我們不止步于成為一個優秀的國內鋼結構名企,而是致力于做強做優中國的鋼結構產業、以‘中國企業國家隊’身份在世界打造‘中國建造’品牌,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鋼結構產業集團。”(鄧建偉)
下載附件需要消耗0點,您確認查看嗎?
"歡迎大家轉摘!轉載須注明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建筑
鋼結構網(www.12604.cn)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