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早在1963年5月,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加強企業中安全
工作的幾項規定》中已明確規定: “電氣焊工屬于特殊工種,
必須進行專門的安全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才準許操作。” 這
是因為焊接與切割作業容易發生人員傷亡事故,稍有不慎,
輕則傷害操作者本人、他人及造成周圍設施的損害,重則造
成人員重大傷亡和財產重大損失。
焊接與切割作業的安全事故,雖不及煤礦作業安全事故
現場搶救那樣艱難和牽動人心,但其涉及行業寬、作業人員
多、操作場所廣、事故頻發高,是煤礦作業安全事故所不及
的;雖不及交通事故那樣頻繁、更為接近人群、更多見諸報
端,但其特別重大事故造成的人員、財產巨大損失觸目驚心,
甚至震撼全國民眾,也是交通事故所不及的。特別令我們這
些焊接與切割行業從業者難以忘懷的是:2000年12月25日,
圣誕夜,因非法施工、違章電焊作業,釀成河南洛陽東都商
廈特別重大火災事故,竟致309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275
萬余元;孰料時隔10年,2010年11月15日,在大樓節能綜
合改造施工中,又因違法、違規電焊作業,釀成上海靜安公
寓大樓特別重大火災事故,致58人遇難,71人受傷,直接經
濟損失高達158億元。直面行業內這些特別重大事故,痛定
思痛之時,近些年來,一個個焊接與切割違法違規作業釀成
的火災、爆炸、觸電、燒傷燙傷、高空墜落、弧光傷害、物
體打擊、機械傷害以及有毒氣體中毒等事故,浮現于眼前,
撞擊于心靈,一種重大的責任感油然而生,促使我們應當以
圖文并茂的形式,一一實錄這些焊接與切割違法違規作業的
安全事故,并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提出事故預防的措施和
減少事故損失的應急方案,讓這些慘痛事故變成安全教育案
例,并編寫成為《焊接傷亡事故案例分析與對策》一書,警
示傳遞,形成寶貴財富。
我們知道,迄今尚未見到一本有關焊接安全事故案例分
析與預防的專著。我們清楚,這是一項生產現場案例調研、
文獻搜集整理、專家咨詢、操作者座談、求證求實且其過程
十分繁復的技術工作與文字工作。堅定我們完成本書編寫工
作的信心是:在編寫過程中不斷得到來自各方面的,尤其是
來自焊接與切割作業生產現場的安全管理者和操作者的支持
和鼓勵;還有,發自我們內心的責任感一直在不斷激勵和鞭
策我們編寫好本書。
我們期望每一位焊接與切割作業從業者,無論是設計人
員、工藝技術人員、現場操作者,還是管理者、安全生產管
理者,都能夠從本書的每個慘痛案例、每個血的教訓中,感
受到警示和震撼,樹立和增強對國家安全法律法規和企業安
全管理制度的敬畏,在工作中一絲不茍地執行,確保焊接與
切割作業安全。
我們期望焊接與切割作業操作者,能夠從本書的一個個
事故案例中,汲取教訓,珍愛自己的生命和身體,認真學習
Ⅱ 前言
焊接與切割作業安全知識與技能以及企業焊接與切割作業安
全制度,牢記并切實執行各項規程安全操作,決不違規操作。
我們期望焊接與切割作業安全生產管理者,能夠從本書
的一個個事故案例中,汲取教訓,尊重生命,珍惜財產,敬
畏自己的安全生產管理崗位和安全管理工作職責,牢固樹立
安全管理意識,制定并切實有效貫徹執行符合國家安全法律
法規的企業焊接與切割作業安全制度,確保焊接與切割作業
的安全。
我們期望焊接與切割作業安全教育和培訓的老師,能夠
從本書的一個個事故案例中,獲得更好的教案,取得更好更
有實效的安全教育和培訓成效。
上述焊接與切割作業安全生產的社會需求以及我們的期
望,正是我們編寫本書的初衷和主旨。期待本書問世后,社
會需求能夠得到滿足,我們的期望能夠得以實現。
編寫本書,歷時一年有余,通過生產現場調研、文獻搜
集、專家咨詢、操作者座談,從200多個焊接與切割作業安
全事故案例中,反復求證求實,整理并選編7出100個案例成
書,其中,火災事故27個案例,爆炸事故16個案例,觸電
事故17個案例,燒傷燙傷事故13個案例,高空墜落事故9
個案例,弧光傷害事故3個案例,物體打擊和機械傷害事故
12個案例以及有毒氣體中毒事故3個案例。
編寫本書,第一,重在以案例的求證求實、預防措施和
應急措施為主、管理者責任和操作者責任分明;第二,案例
敘述程序統一規范,每一個案例均按照事故經過、事故原因
Ⅲ 前言
分析、預防措施和應急措施依次闡述,凡有公開處理結果的
也一并列入該案例中;第三,標題醒目,突出重點;第四,
文字精練,圖文并茂,簡明易記。
編寫本書,與其說付出了腦力和精力,不如說付出的是
痛楚中的煎熬,穿越于近百個焊接與切割作業安全事故案例
之中,面對這些事故里幾百位逝者和無數傷殘者,內心陣陣
痛楚涌動,久久難以撫平,直至完成本書,才使我們得以解
脫。我們深深地悼念這些不幸的逝者,是他們的寶貴生命為
后來的焊接與切割作業從業者換來了警世的教訓,愿讀者和
我們一起從中徹悟。
本書在調研和編寫過程中,受到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指導,得到北京市財政局的資
助,由北京市機械工業局技術開發研究所主辦與組織,得到
合作單位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建筑鋼結構委員會的大力支
持。本書由徐大盠、楊泗霖任主編,尹敏達、劉玲任副主編,
閆玉芹、張秀英、汪士治、胡西南、耿永昌、鄧建國、董春、
楊國棟、陳宏仁、史明亮等參加編寫,插圖由侯夢晗、趙彥
超繪制。
鑒于編者水平所限,書中不足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